欢迎进入绿色再制造产业专题!
位置:绿色再铸锻>>资讯>>资讯>>内容阅读
从铝材到液氢罐!江苏造船业迎来绿色金属生态圈
从铝材到液氢罐!江苏造船业迎来绿色金属生态圈

2025-04-22 来源: 长江有色金属网 发布人: fengdm

大中小

摘要: 数据显示,2024年江苏船舶出口额达1042.2亿元,同比增长59%,其中清洁能源船舶贡献70%的增量。

登录 账号登录
  • App扫码
  • 您的会员等级不够,无法查阅此文章 成会员 vip 查看长江有色网全网行业信息,市场分析,行业快讯,调研信息。 vip会员 ¥1,398 元/年 svip 查看长江有色网全网行业信息,市场分析,行业快讯,调研信息、近五年历史价格和走势图 数据通会员 ¥3,680 元/年 会员升级 会员权限:查看全网产业数据、市场分析、调研信息 服务期限:自购买日起1年(数据类产品不支持退货退款。) 价格:¥ 元/年 - + 支付方式: 铝合金正替代传统钢材,成为船体结构的主流选择。例如,某5650DWT自卸水泥运输船采用镁合金框架与碳纤维甲板结合,空船重量下降18%,年节省燃料成本超200万元。这种技术突破背后,是江苏有色金属加工企业的深厚积累——南通某企业研发的船用铝镁合金薄板,精度达0.3毫米,填补了国内轻量化材料空白。

    铝材的应用场景已从船体拓展至舾装系统。某国际船企建造的16万吨级集装箱船,其铝合金格栅、电缆托架等部件减重30%,抗腐蚀性能提升3倍。数据显示,江苏船用铝材消费量占全国总量的35%,其中5系、6系铝合金板材在船舶结构中的渗透率已达28%。随着全球对绿色航运需求的激增,铝材正从“辅助材料”升级为“战略资源”,推动江苏造船业向轻量化、高效化跃迁。

    ​​液氢储罐:金属材料的极限挑战​​

    当全球船东争相订购甲醇、液氨动力船时,江苏船企已悄然突破液氢储运技术的“卡脖子”难题。

    某头部船企交付的3.6万立方米液化乙烯气体船,其双层真空绝热舱壁采用含9%镍的低温钢,在-104℃工况下仍保持超高韧性,材料国产化率从2019年的12%跃升至2024年的68%。

    更值得关注的是,某氨燃料动力船的催化剂载体采用铂铑合金蜂窝陶瓷,将尾气氮氧化物转化效率提升至98%,这一由中国矿业大学联合研发的技术,使江苏成为全球少数掌握船用氨燃料核心材料的地区。

    液氢储罐的突破则更具里程碑意义。2024年10月,中国首艘万吨级液氢运输船从欧洲鹿特丹港抵达深圳盐田港,其储罐采用多层复合绝热材料与蒸汽冷却屏技术,蒸发率较传统方案降低40%。

    江苏某研究院开发的镓基液态金属传感器,可实时监测储罐应力数据,将结构健康评估效率提升40倍。这种“金属+数字”的融合,正在打破液氢储运技术的国际垄断,为氢能船舶商业化铺平道路。

    ​​产业集群:从“造船孤岛”到“金属生态圈”​​

    在长三角“船舶智造走廊”,一场金属材料与造船业的深度协同正在上演。南通聚焦LNG运输船所需的殷瓦钢,与宝钢合作建成国内首条超薄不锈钢精密轧制线;泰州依托镍钴资源,形成从质螺旋桨精密铸造,全球市场占有率突破25%。

    以靖江为例,这座“造船之城”正转型为“金属材料之都”。青山控股投资120亿元的不锈钢深加工基地,吸引甬金科技等20余家产业链企业入驻,形成从冶炼到高端制品的千亿级产业集群。

    某企业开发的127热连轧特种合金钢管生产线,采用智能控制系统,将小口径无缝钢管的生产效率提升50%。这种“链主带动、集群共生”的模式,正在将江苏的金属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控制力。

    ​​结语​​

    从铝材减重到液氢破冰,从产业集群到技术突围,江苏造船业的绿色金属革命,本质上是一场材料科学与制造能力的协同进化。当全球20%的新船订单涌向长江沿岸,这片土地书写的不仅是产能扩张的故事,更是中国制造业向价值链顶端攀升的生动缩影。未来,随着氢能船舶、智能航运等新赛道的开启,江苏或将成为全球绿色金属技术的“标准输出者”。

    文中数据来源网络,观点仅供参考,不做投资依据!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 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 员,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对使用本网站信息和服务所引起的后果,本网站不作任何承诺。
    Copyright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福建省云创集成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运营维护:三明市明网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业务咨询:0598-8233595 0598-5831286 技术咨询:0598-8915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