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近日,国家标准委发布《标准数字化标准体系建设指南》(以下简称《体系建设指南》)。
《体系建设指南》由标准数字化参考架构、总体要求、建设思路、建设内容、重点任务、组织实施6部分组成,明确了标准体系的结构逻辑和实施路径,规划了重点标准研制方向和工作任务。《体系建设指南》的发布,是标准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实践和探索,将进一步夯实我国标准数字化工作的共识与规则基础,对于构建结构合理、层次分明、适应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标准数字化标准体系具有积极指导意义。
国家标准委将组织全国标准数字化标准化工作组,加快标准数字化国家标准建设。同时,紧盯国际国内数字化发展需求,及时修订升级《体系建设指南》,不断健全完善标准数字化标准体系,更好引领标准数字化转型发展
标准数字化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标准化工作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的决策部署,实施《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和《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充分发挥标准的基础性、引领性作用,加快构建结构合理、层次分明、适应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标准数字化标准体系,实现标准内容、标准研制、标准应用等方面的数字化赋能,制定本指南。
一、标准数字化参考架构
标准数字化是指利用数字技术对标准内容及生命周期全过程赋能,使标准承载的规则能够以数字形式被机器读取、传输与使用的系列活动。标准数字化参考架构从生命周期、能力特征、应用层级三个维度对标准数字化活动所涉及的过程、能力等级以及应用对象等内容进行描述,主要用于明确标准数字化活动的标准化对象和范围。标准数字化参考架构如图1所示。
图2 标准数字化标准体系结构
具体而言,A基础通用类标准包括A.1术语定义、A.2基本原则与方法、A.3分类分级、A.4组织与管理等4个方面,位于标准数字化标准体系结构图的最底层,是B过程实现类标准、C数字标准类标准和D应用与服务类标准的支撑。
B过程实现类标准对应标准数字化参考架构的生命周期维度,其中B.1主要聚焦于内容创建阶段,B.2主要聚焦于内容管理阶段,B.3主要聚焦于内容交付阶段。
C数字标准类标准对应标准数字化参考架构的能力特征维度,C.1主要聚焦于标准内容结构化,C.2主要聚焦于标准内容语义化,C.3主要聚焦于标准内容智能化。
D应用与服务类标准对应标准数字化参考架构的应用层级维度,位于标准数字化标准体系结构图的最顶层,面向不同的标准应用场景需求,对A基础通用类标准、B过程实现类标准和C数字标准类标准进行细化和应用实施。
(二)标准数字化标准体系框架
标准数字化标准体系框架图包含了标准数字化标准体系的基本组成单元,具体包括“A基础通用”“B过程实现”“C数字标准”“D应用与服务”4个板块,是对标准数字化标准体系结构的扩展和延伸,如图3所示。
图4 基础通用类标准子体系
A.1术语定义标准。用于规范标准数字化领域内的术语概念的标准,为其他各部分标准的制定提供术语支撑。
A.2基本原则与方法标准。统一标准数字化总体性的指导建议与模型框架,主要包括标准数字化通用指南、参考架构模型、本体模型等标准。
A.3分类分级标准。从能力维度对标准数字化水平进行定义与评估,主要包括能力模型和成熟度评价等标准。
A.4组织与管理标准。用于统一标准数字化相关的管理要求,主要包括组织与过程管理、人员基本能力、知识与数字产权、质量管理等标准。
(二)过程实现类标准
该板块主要分为内容创建与存储、内容加工与处理、内容交付与维护等3个主题,如图5所示。标准化对象是面向数字化的标准研制过程,主要以标准研制生命周期过程为主轴,对过程中各阶段实现数字化的核心技术确立相关规范,解决的是“研制过程如何数字化”的问题。
图6 数字标准类标准子体系
C.1结构与数据格式标准。主要是标准内容结构化相关的通用数据格式和模型框架标准,包括元数据、结构元模型和信息模型等。
C.2语义表达与转换标准。主要是标准内容语义表达相关的概念和表达模型、方法与技术规则标准,包括内容标识和机器语言表达模型等。
C.3智能接口与算法标准。主要是提升标准内容智能化能力相关的技术规则标准,包括内容互操作接口和内容推理算法等。
(四)应用与服务类标准
该板块主要分为平台工具、通用服务、领域应用与服务等3个主题,如图7所示。标准化对象是与具体场景相关的标准数字化应用与服务,主要用于提供标准数字化产品在不同场景应用与服务的相关规则,解决的是“标准数字化后如何应用”的问题。
标准数字化核心标准研制
基础通用类标准:制定标准数字化通用指南、参考架构模型、本体模型等标准。
过程实现类标准:制定标准内容协同研制、标准内容语义化表达、语义知识库数据接口技术、标准内容模块化、标准知识图谱等标准。
数字标准类标准:制定标准信息模型、标准机器语言表达基本架构、标准文档内容标记指南、表达语言转化规则等标准。
应用与服务类标准:制定标准数字化平台工具相关的标准。
到2027年,制定标准数字化国家标准20项以上。
(二)全力推动标准数字化标准的实施应用
推进标准数字化相关工具、系统、平台的开发与应用,促进语义知识库、标准机器语言表达、机器文档内容标记、平台系统架构等标准实施落地。选择重点地方开展标准宣贯,完善标准数字化试点等相关配套政策,在信息技术、智能装备、航空航天、机械工业、建筑、能源电力、交通运输等行业先行先试,打造典型示范。探索开展标准数字化成果验证与评估,深化相关标准实施评价管理。
(三)积极提升标准数字化国际标准化水平
持续追踪和研究国际国外标准数字化转型最新进展,深化相关合作议题,积极推动政府、科研机构、企业等多层次共同开展标准数字化国际合作。建立国内外标准数字化领域组织合作交流机制,加强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共享与推广。
标准数字化国际标准化水平提升 |
转化标准数字化领域先进适用的国际标准,提升国内技术水平;鼓励科研机构、龙头企业、高等院校等单位的技术专家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逐步提升国际标准化能力;积极举办标准数字化国际标准化交流活动,增加国际合作;推动我国积极发布标准数字化国家标准外文版,参与制定相关国际标准。 到2027年,制定国家标准外文版5项以上。 |
六、组织实施
(一)坚持统筹协调
强化跨部门、跨层级、跨行业、跨领域的协调联动、政策协同和信息共享,合力推进标准体系建设,紧密贴合技术发展趋势,适时修订标准体系、制定相关标准,动态更新和迭代优化标准体系。
(二)加快标准研制
围绕标准数字化演进需求,充分调研产学研用各方力量,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鼓励团体标准先行先试,加强标准关键技术指标的试验验证,加快重点急需标准制定,推进标准体系有效落实。
(三)强化基础建设
建立健全标准数字化相关数据共享和系统共建规则,整合国内外标准数据资源,规划建设通用的标准结构化数据库与资源库,推进统一、兼容、智能的标准数字化平台建设。
(四)加强宣贯实施
通过多种渠道宣传标准数字化成果,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培训,适时组织开展标准数字化标准化试点和评估评价,强化试点地区重要标准的应用和推广。结合实施效果开展对标准体系的适用性评价,保证标准实用性、先进性、兼容性。
(五)强化国际交流
积极参与ISO、IEC等国际标准组织的标准化活动,持续提升国际标准化能力,建立国内外标准数字化领域组织合作交流机制,深化相关合作议题,鼓励相关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标准数字化相关国际标准化活动,推动中国标准“走出去”。
附件:
相关缩略语
ISO: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IEC:国际电工委员会,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
JSON:JavaScript 对象标记,JavaScript Object Notation
PDF:可移植文档格式,Portable Document Format
SIM:标准信息模型,Standard Information Model
SIU:标准信息单元,Standard Information Unit
XML:可扩展标记语言,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